考虑到已经购买小产权房的绝大部分都是城市低收入人群、农民工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高校毕业生,他们收入不多,靠节衣缩食好不容易攒下一些钱购买了小产权房,才在城市安下个家。
第四,鼓励外出农民自行创业,如开店、开作坊、办小工厂,也包括农民在家乡办好养殖场和林场。农民的孩子外出当农民工,他的孙子也只好当农民工。
进入 厉以宁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职业世袭化 农民工全年上市公司债券融资1707.4亿元,创历史最高记录。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债券融资和并购重组,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的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进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升级,查询诚信记录已成为行政许可工作的必经程序。必须下大力气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弹性和包容能力,使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创新型企业都能得到支持,推动我国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建立期货品种功能发挥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首次评估。严厉查处市场操纵、老鼠仓、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调查各类案件209起,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与市场禁入决定68项,罚没款3.48亿元。不可否认,国际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外贸出口急剧下滑,出口企业经营快速恶化,沿着产业链迅速传递到其它行业和地区。
由于11年调控是以数量工具为主,房地产业本身具备了较08年更强的抗压能力,同时成为一个功率巨大的资金抽水机,很多行业和企业沦为融资平台,扮演了资金输入者的角色。而11年调控货币政策侧重数量工具,加息为辅,利率水平较08年低约1%,项目利息支出自然小于08年。这样一旦,房地产局部稍有调整,一批企业就垮掉了。可以这样说,2008年调控是房地产死,百业遭殃,那么2011年调控更可能是百业死,房地产方死,房地产业已经演变成为实体经济的抽水机,房价的坚韧很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而11年调整货币政策倚重数量工具,银行存款准备金在12月5日调高到21.5%,贷款基准利率在7月7日为6.56%。透过产业结构看这个问题,会发现更有力的影响因素。
而这又和宏观调控叠合在一起,势必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加之国民经济正值下行阶段,自然就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那么,实行差别金融政策能否破解这一困局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08年调控货币政策侧重价格工具,多次加息经过杠杆放大,必然对房地产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正是宏观调整工具的差异,尽管使用了最严厉的行政手段,却还在结果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且不论高昂的管理成本和低效的金融垄断体制,即使金融机构成功控制企业将资金用于实体经济,但问题是资金会沿着产业价值链流动,必然超出金融机构控制范围,金融机构不可能全方位地实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房地产业杠杆系数较高,通常会先于其它行业发生调整。在国内,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还是房地产交易,都采用了杠杆方式,即本金+负债。当然,至于金融危机是否房价下降的主导原因,却值得大大商榷一番。
现在竟有专家开始未雨绸缪,大谈房价降30%中国经济崩溃。唯物主义观认为,外因是要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内因才是关键。
观察这两次调控,玄机是在货币政策。放眼大洋彼岸,托房地产深度调整之福,美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不同要素的成本结构关系,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组和聚集要素资源腾出了空间,依托高效的市场机制和创新能力,美国经济逐渐露出暖色。
更糟糕的是,由于实际利率大大高于名义利率,使很多行业成为无辜的受害者,需要接受实际利率,承受高企的资金压力。众所周知,这些年,几乎什么行业都在参与房地产,这自然说明房地产业的比较收益高,这也符合资本逐利的本性。如果是一个投资项目,由于近两年房屋租赁价格快速上升,11年的租金回报率高于08年,而且利率为七折,投资人现金流自然更好。但是,这两次调控结果却大不相同,08年调控的结果是经济增速和房价均大幅下降,而11年调控则完全是另一副景象,经济增速出现持续下滑,房价却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性,而实体经济空心化趋于显著。进入专题: 房地产 。随着经济增速下滑,这些行业很容易哀鸿遍地。
这与运用价格工具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数量工具使部分行业或企业享受了一种特权,能够获得所谓的低廉资金,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巨大落差又使其有足够的动力开展套利交易。现在是到了调整货币政策的时候了,加息和降准应并行,加快利率市场化。
如果是一个开发项目,房地产商经过了09和10两年V型反弹,资金储备有相当基础,自然抵抗加息的能力强于08年这样一旦,房地产局部稍有调整,一批企业就垮掉了。
进入专题: 房地产 。这两个年份都在实施调控,都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均实行了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
虽然房地产业调整会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但由于租金下调,能够间接减少人力成本上升压力,会舒缓很多行业的经营压力。这种融资方式放大了不同货币工具的影响。虽然运用价格工具也会发生其它行业资金流向房地产,但由于行业间比较收益的差距要远远小于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落差,且行业承受资金压力相同,这样资金流动的规模和动力就会小许多。事实上,货币政策影响机制远比这复杂。
现在是到了调整货币政策的时候了,加息和降准应并行,加快利率市场化。
对比一下2008年和2011年这两次调控,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还是房地产交易,都采用了杠杆方式,即本金+负债。
运用数量工具,名义上各行业承受相同的利率,但由于是数量控制,导致名义利率大大低于实际利率。透过产业结构看这个问题,会发现更有力的影响因素。
08年调控货币政策侧重价格工具,多次加息经过杠杆放大,必然对房地产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透过不同行业的比较收益结构,房地产业具有比较收益优势,能够持续吸收其它行业的资本流入。随着经济增速下滑,这些行业很容易哀鸿遍地。众所周知,这些年,几乎什么行业都在参与房地产,这自然说明房地产业的比较收益高,这也符合资本逐利的本性。
唯物主义观认为,外因是要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内因才是关键。由于11年调控是以数量工具为主,房地产业本身具备了较08年更强的抗压能力,同时成为一个功率巨大的资金抽水机,很多行业和企业沦为融资平台,扮演了资金输入者的角色。
08年调控货币政策侧重价格工具,贷款基准利率在07年12月21日达到7.47%,银行准备金率在9月25日达到峰值17.5%。当要素之间成本结构调整到合理水平,依托国内具备的巨大经济潜力,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能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推动国民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正是宏观调整工具的差异,尽管使用了最严厉的行政手段,却还在结果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且不论高昂的管理成本和低效的金融垄断体制,即使金融机构成功控制企业将资金用于实体经济,但问题是资金会沿着产业价值链流动,必然超出金融机构控制范围,金融机构不可能全方位地实行控制。
© 1996 - 2019 疾首痛心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六城镇